“創業改變未來,創新轉型實體”是頤高諸多報道中最常提及的一個詞,在任何場合都能看到,而這也意味著頤高已經開啟了多元化的發展之路,產業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旅游養生、投資等業務,20年的頤高業務幾乎覆蓋了從城市到鄉村創新發展的各個領域。
而這也不是頤高第一次向外界傳達服務產業創新的業務目標。
20年前的頤高從賣組裝機開始,到經營數碼賣場,再到經營創業園,20年轉型和多元化成為頤高發展的主線。而頤高20年之際,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轉型不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隨著運營項目的不斷增加,參與到城市產業的運營中,完成從“生意人”到“城市運營者”的角色轉變,盡管利潤增長短期內放緩不可避免。
被動的選擇,還是主動出擊
1998年成立的頤高,可以說是經歷了中國組裝機到一體機發展的全周期,也見證了電子產品線下銷售渠道的興衰,2010年,諸多電商平臺的興起對線下實體經濟的沖擊已經加劇明顯,而消費者對于新的消費形態的接受程度不斷開放,線下的專業賣場則是在流量能力和招商能力上都出現了下降,傳統的商業租賃的盈利模式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轉型勢在必行。
嘉興頤高廣場
而早在2003年頤高已經開始嘗試新的經營模式,一邊持續數碼賣場經營的擴張,另一方面在浙江杭州開始投資運營創業園,在這個過程中頤高在盈利模式上也逐漸由物理空間的租金服務轉向包含倉儲、營銷推廣、設計包裝、園區管理等技術類服務收益。而創業園的開發和運營也為頤高向圍繞“創業”和“創新”開展多業務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基礎。
電子商務的發展催生的除了大型電商平臺之外,更有許多圍繞這些平臺而生存的各類小微企業,而這類企業也經歷著分散到集中,業余到專業的變化,而這一現象頤高抓住機會從圍繞科技服務的創業園,到開拓圍繞電商的產業園區,由于產業園區具有產業集約化程度高、特色鮮明、企業之間有明顯的產業關聯,頤高相繼開發出新經濟產業園、人力資源產業園、物流產業園、跨境產業園、文化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等。
在大肆擴張產業園區布局時,但是由于產業園區占地面積大、投資時間長、投資回報緩慢等因素,大面積的出現投資沉重、人力分散導致的企業規模和利潤增長乏力,甚至出現停滯的問題。
從傳統的地產到新的經濟形態
在產業園區純自身投資出現緩慢的情況下,一方面保持原有園區資產化運營,另一方面以合伙人的形式運營其他產業園區,帶動資產變量的增加。
其實早在2013年,頤高就提出了“城市產業新平臺”的概念,平臺的想法已經很明顯,頤高不希望自己是一家傳統的地產公司,而是在向一家掌握核心服務技術的科技型服務公司轉變。而平臺化帶來的大量資源整合,從頤高近些年在各個領域的投入便可以看出端倪。平臺化給了頤高更多的想象空間,同時也賦予了城市更多的可能性,從物理空間的資源重構到城市綜合效能提升。
頤高和林格爾云計算大數據創客中心
其實,無論是“城市產業新平臺”還是現階段的“創業改變未來,創新轉型實體”,對于頤高來講,企業的邏輯:物理空間的開發和運營相當于賣“硬件”,通過硬件獲取大量的客戶(中小企業)流量,圍繞客戶做增值服務,比如政務服務、數據服務、企業服務等,而真正的目標則是以物理空間集聚產業內相關產業,再以增值服務培育相關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再回饋地方經濟發展,而聚集的企業也為政府節約管理成本和相關政策的試驗場。
強實力 勇創新,驅動城市經濟轉型
在區域地方項目經營中,頤高一直堅持的是“產業優先、運營為核”,產業經濟的發展說到底都是以發展區域經濟,聚集分散企業資源為目標,所以產業創新驅動能力和企業孵化培育能力是要核,而這些都離不開人力資源。
作為競爭力的核心,頤高的產業快速擴張對于人力資源需求是一個常態,從其不斷年輕化的人力組成就可以看出,負責模式研究產品創新碩士、博士研究團隊,總公司核心運營人員和本地年輕員工組成的運營團隊,從前期調研到園區定位,再到產品植入與外部資源的引進,最后到本地招商與企業入駐并,并持續提供相關服務,有著一套標準化的服務要求和流程。通過“產業+雙創”模式,解決縣域經濟開發中的資金、人才、技術、能力不足等問題,以此來加速培育區域產業產業環境。
東海水晶小鎮
如今,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振興鄉村”戰略,頤高開發運營的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孵化器眾創空間等正在逐漸解放區域發展紅利,以東海水晶小鎮為例,早在2017年,東海水晶小鎮已經發展到擁有近25萬的水晶從業人員、3000多家的水晶加工企業,成功吸引244.16萬游客,超過了同期50%,而東海水晶城15年的銷售100億,截止到2017年9月份已經完成了120億銷售,就在2017年5月,東海水晶小鎮入選江蘇省首批25個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從一線城市到縣域鄉村,從北部雪原到南部海島,從東聯海上絲綢之路,到西進陸上絲綢之路經過20年的發展與沉淀,如今的頤高,形成了聚焦產業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創業園、商業廣場、美麗鄉村開發運營,同時融入大文旅、大健康、區塊投資等領域的綜合性多元化公司。截止到2018年4月,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已經開發運營210余個園區基地,投資運營物業面積1351萬平方米,整合創服機構816余家,投資機構153余家,服務創業公司7070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