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育全新拆遷文化 創造和諧拆遷速度
江蘇省淮安市頤高數碼港項目地塊地處歷史悠久、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運河畔,與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毗鄰,這里曾見證了淮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商賈云集”的繁華盛景,但經過幾百年的歷史變遷,昔日的繁華之地成為中心城區的“棚戶區”,與淮安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具體表現為“三多一差”:一是困難群眾多。該地塊為老城區居民聚集之地,總拆遷戶數雖僅200戶,但城市低保戶,低保邊緣戶等困難戶約占40%。二是下崗職工多。居民大都為自由職業者,小商小販較多,其中下崗失業人口約占15%。三是小戶型房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拆遷戶戶均住房面積不足40平方米,幾口之家居住在狹小的空間內。四是配套設施差。無供氣、消防等公共配套設施,下水道經常堵塞,巷道狹窄,房屋破舊,安全隱患多,區域范圍內只有一個公共廁所,群眾生活極為不便。一直以來,廣大群眾對加快這一區域拆遷改造,改善生活環境的愿望非常迫切。為了積極順應群眾期待,區委、區政法通過廣泛推介招商,與2010年8月份,正式啟動了這一塊地的舊城改造和拆遷工作。針對這一地塊的特殊情況,我們在總結雨潤項目拆遷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舉措,著力培育具有清河特色的拆遷文化,推動項目拆遷又好又快實施,短短十天拆遷將近期內,200戶被拆遷戶全部簽約,再創淮安中心城區核心地段拆遷新速度,沒有發生一例因拆遷而引發的群眾上訪事件,成為淮安中心城區和諧拆遷的樣板。
一、牢固樹立惠民利民的拆遷理念
惠民利民的拆遷理念是培育拆遷文化的核心,城市拆遷最大的問題不是群眾問題,而是利益的分配和獲得。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就在于能不能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能不能使群眾的合法利益訴求得到滿足。這也要求我們必須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又好又快推進拆遷工作的基石,主動傾聽、積極回應群眾利益訴求,做到順民意、貼民心、解民憂,讓群眾從拆遷中得到正常允許范圍內最大的實惠。
一是把拆遷工作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來抓。我們理解的拆遷,不僅有拆除搬遷之舉,更有破舊立新,改善民生之意。我們堅持把拆遷作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一項民心工程,統籌兼顧好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把“發展為了群眾、發展依靠群眾、發展成果由群眾利益為代價,既要親商安商,更要親民安民”、“拆遷不與民爭利,絕不讓居民資產因拆遷縮水”等和諧拆遷理念,并轉化為具體的拆遷政策,轉化為做好群眾工作的具體舉措,真心實意地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抓拆遷,為老百姓謀福祉。
二是把政策制定作為一項關鍵環節來抓。只有拆遷爭吵,才能“拆得動,拆得清,拆得穩”。我們結合區情、地塊實際,堅持市場化評估,高標準制定拆遷補償方案,力求最大限度讓利于民,最大程度滿足群眾合理訴求,讓群眾在拆遷中實現資產增值。我們在淮安首次大幅度提高獎金期內簽約獎勵,規定凡在獎金期(或獎金期前)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并在7日內交付舊房的被拆遷人,除按相關文件規定進行補償外,另給予房屋評估單價10%的簽約搬遷獎;對放棄實物安置選擇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再給予房屋評估單價20%的獎勵。同時,對住房面積小、簽約搬遷獎不足3萬元的補足3萬元(分戶除外)。此舉極大地激發了被拆遷群眾響應拆遷、支持拆遷的熱情,在被拆遷房屋評估價格尚未公示的情況下,就有19戶被拆遷戶與拆遷工作組達成簽約意向,為了感謝廣大的簽約戶支持和配合,進一步激發被拆遷戶住的拆遷的熱情,我們趁勢而上,精心組織了“提前簽約抽大獎”活動,進一步讓利于民。在拆遷安置上,我們盡最大努力協調了就地回遷、異地安置、包括共有產權保障性住房在內的各種類型的房源357套,滿足不同被拆遷群眾的需求,確保“拆者有其居”。
三是把扶貧助困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針對該地塊被拆遷戶中困難戶多、下崗無業人員多、收入普遍偏低的情況,我們通過實行黨員干部與困難家庭結對幫扶,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對符合政策條件的被拆遷戶,我們主動為其申請共有產權保障性住房;對特殊的困難家庭,我們主動協調民政部門將其納入城市最低保障,為大病、重病家庭提供大病救助,等等。這一些列關愛民生的舉措,讓被拆遷戶“拆得放心,拆得舒心,拆得安心”,從怕拆遷變為盼拆遷。
二、始終堅持公平公正的拆遷模式
公平公正的拆遷模式是培育拆遷文化的關鍵。毋容置疑,由于以往拆遷工作中可觀存在的個別不公開、不公正、不公平的現象,讓很多被拆遷戶產生了“早簽吃虧、晚簽得利”的思想誤區。對此,我們通過加大宣傳力度,認真推行“十公開以監督”拆遷新模式,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確保對所有被拆遷戶一視同仁,確保拆遷工作公開、透明,迅速形成了“早拆遷光榮、先簽約先受益”的思想認識。
一是公開宣傳。好的政策、理念如果群眾看不到、聽不見、理不明,一切皆等于空談。我們將動遷政策、評估標準、動遷動態、獎勵期限及標準以及舉報電話等編印成《服務指南》,發放到每一戶被拆遷居民手中;編寫了9封《致被拆遷戶一封信》,逐門逐戶分發;印發詳細的拆遷問題解答,為被拆遷戶答疑解惑;安排專車接送被拆遷戶搬入新家的熱情;動員社區口碑好,威信高的老黨員、老社區干部,協同拆遷人員一起上門服務。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讓被拆遷戶感受到政策的透明度,消除了對立和顧慮心里,逐步建立起群眾對我們的信任感。
二是公平操作。頤高數碼港項目拆遷延續了雨潤項目拆遷公平公正的原則。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堅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論是丈量登記,還是補償標準、安置保障,不分親疏,一視同仁,做到干部群眾一個樣、先簽后簽一個樣。每個工作組的拆遷進度,每一戶的安置補償情況,都及時上墻上會,公示公開,給群眾一個明白,讓群眾心里踏實。
三是公正監督。在拆遷過程中,我們不僅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紀檢監察部門對拆遷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還專門聘請了群眾信任度高的被拆遷戶代表參與拆遷工作監督。同時,制訂了科學嚴謹的拆遷安置實施階段操作程序流程圖,環環相扣、步步銜接,使拆遷工作實行流水作業,并規定一切重大事項必須報指揮部研究,嚴格限制拆遷工作人員的自由裁量權。通過嚴格有效的內部管理、全面徹底的公開監督,有效保障了群眾利益,贏得了群眾的認同。
三、著力營造和諧融洽的拆遷關系
和諧融洽的拆遷關系式培育拆遷文化的重要內涵。由于被拆遷人在心理上存在合法利益被侵害的顧慮,容易對拆遷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導致“干部怕拆遷,群眾罵拆遷”現象的普遍存在。我們始終堅持用真心聽民意、用真情解民憂、用真誠聚民心,著力構建和諧融洽的拆遷關系。項目指揮部大廳中的17面錦旗就是我們和諧拆遷的生動體現。
一是用真心聽民意。我們為被拆遷戶免費提供搬家服務或補貼800元搬家費,解決提前簽約的被拆遷戶在搬家中遇到的困難;中秋前,推出了“中秋團圓聚餐補助”活動,補助每戶500元中秋團圓聚餐費,解開了廣大被拆遷戶的“中秋不搬家”的心結;主動深入到被拆遷戶家中,為廣大被拆遷戶免費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有效避免家庭財產分割過程中產生的家庭糾紛等矛盾,為順利簽約打下了良好基礎。這些措施如春風化雨般溫暖了民心,贏得拆遷戶的理解與支持。
二是用真情介民憂。針對拆遷區域內被拆遷戶普遍存在的住房難、就醫難、就業難、生活難“四難”問題,我們在不斷創優拆遷服務的同時,進一步拓寬服務領域,聯系接到、社區、人社局等有關部門,開展“服務拆遷戶、真情送崗位”活動,為被拆遷戶居民提供就業崗位20個,先簽約協議優先選擇就業崗位;為大病、重病家庭提供大病救助,對困難家庭實行結對幫扶,調解家庭糾紛,協助解決老人贍養等問題,切實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這一系列為群眾解憂排難的舉措,為順利開展拆遷工作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三是用真誠聚民心。為了表彰廣大被拆遷戶對拆遷工作的支持配合,激勵更多的被拆遷戶對拆遷工作的支持配合,激勵更多的被拆遷戶提前簽約,我們開展了“十佳拆遷戶”評選活動,頒發榮譽證書,并獎勵每戶1000元。同時,在被拆遷群眾中評選表彰“優秀共產黨員”,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帶頭簽約的示范效應。這些措施極大地激發了被拆遷戶榮譽感,形成了良好的拆遷氛圍,被拆遷戶積極響應,帶動了拆遷工作的快速推進。
四、積極倡導爭先奉獻的拆遷精神
拆遷難題的破解、拆遷文化的培育,需要一種爭先奉獻的拆遷精神。我們著力打造“百分百”拆遷品牌,要求以百分百投入、實現百分百簽約、確保百分百穩定,促進了拆遷工作有序、平穩、快速推進,創造了拆遷新速度,進一步深化了拆遷文化內涵。
一是激發爭先精神。結合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指揮部建立了拆遷競賽制度,每天把每個工作組實績公布上墻,對貢獻突出的表彰獎勵,對不適應崗位要求的進行調整。在拆遷進入攻堅階段,指揮部成立由法制辦、公安、法院、紀檢部門組成的“特別工作小組”,深入一線協助做好重點戶的思想工作,最終成功轉化了重點戶,眾多觀望拆遷戶陸續簽約。
二是弘揚奉獻精神。在拆遷過程中,指揮部每個領導掛鉤到組,以身作則,帶頭沉下去,宣講拆遷政策,與群眾零距離溝通,了解拆遷居民意愿,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全體拆遷工作人員充分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工作作風,為了大局不念小家、為了工作不講條件,每天堅持“早八晚十”的工作制度,經常工作到深夜,即使在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依然奮戰在拆遷第一線。
三是打造團隊精神。能否全面建立協作奮進的拆遷團隊,決定著能否實現1+1>2的團隊功效。創造獎金期10天100%的拆遷速度,靠的是一個能夠共同承擔責任的團隊。拆遷指揮部的統籌協調、拆遷工作組的密切配合、街道社區的全力參與、拆遷工作人員的苦干實干,勵煉除了爭先、協作、誠信、奉獻的團隊精神。這種精神在實踐中凝聚升華,在挑戰中錘煉打磨,凝聚成我們這支拆遷隊伍的集體智慧和寶貴財富。
浙ICP備11032946號 頤高集團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全國統一客服熱線:400-655-0120